全球炭黑的工業現狀
1 主要國家概況
到2008年為止,十二大炭黑生產國排名依次是: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韓國、巴西、泰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埃及。2008年,這十二個國家總共生產了800萬噸炭黑,占全球產量的82%。近幾年來,由于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泰國的產量大幅度上升,被前十二大炭黑生產國控制的份額穩步增長,從2002年的78%到2006年的80%再到2008年的82%。與2006年的排序相比,印度前移一位取代韓國排在第五,巴西靠前移動兩位排名第七,而泰國向前移動一位排在第八。德國從第七位下滑到第九位,而加拿大則擠出了十二強,被排第十二位的埃及取代。2002年,中國的產量僅僅是美國產量的一半多一點,但是到2009年卻超出美國產量約40%。美國產量下降是由于在面臨輪胎工業重組以及科倫比恩、卡博特和伊沃尼克(Eyonik)等公司生產能力減小的情況下國內需求不旺。相反中國炭黑工業持續擴張和實現現代化,大部分的增長都是為了滿足中國輪胎生產快速增長。2009年,卡博特公司在中國天津建成了一流的新廠,同時科倫比恩化學品公司完成了2006年末收購的濰坊炭黑廠的擴建工程。中國的幾大炭黑生產廠家也已經擴能,包括黑貓炭黑公司、山西遠征化工公司和新星化碳公司等在內。
日本仍然是世界上第三大炭黑生產國,2008年產量總計達814500噸。日本的產量今后不大可能增長太多,因為環保政策和成本因素使其不太可能擴大生產,而日本的大生產廠商普利司通和東海碳素等公司已經開始在海外(中國和泰國)擴大生產能力。 在希馬德里(Himadri)化工、菲利普炭黑(PCB)、高技術碳和大陸碳等公司近期的和計劃的擴產工程的基礎上,印度的炭黑產量在順利增長,超過全球平均增長率。由于科倫比恩、伊沃尼克和卡博特等公司擴大生產能力,巴西的炭黑產量近年來已經大幅度增長。由于泰國炭黑、泰國東海碳產品和普利司通等公司擴大生產,泰國作為全球主要的炭黑生產國正在崛起。
2 橡膠工業形勢
由于全球炭黑需求的91%與其作為橡膠填料的用途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炭黑市場的走勢與橡膠和輪胎工業休戚相關。全世界范圍內,每100份橡膠要消耗43份炭黑。除了全世界使用的橡膠總量外,對炭黑的需求還受到橡膠制品結構的影響,特別是輪胎用橡膠與非輪胎用橡膠的百分比。這是由于,與非輪胎橡膠制品相比,平均來說,輪胎膠料需要的炭黑用量較大。歸根結底,機動車產量和機動車保有量(即在用車輛數)是輪胎、橡膠和配合材料領域的主要拖動力。其它重要的宏觀影響因素包括工業、建筑業消費和消費者的消費狀況(尤其是像家用電器之類的耐用品)。
2008年,全世界橡膠消耗總量為2260萬噸,從2000年的1800萬噸起每年遞增2.9%。由于全球經濟衰退,在經歷2008年下降3.6%和2009年下降5.8%之后,預計從2010年到2015年橡膠消耗量會每年遞增2.7%,達到2720萬噸。
立足于中國和日本的巨大國內市場以及印度、韓國、中國臺灣和泰國的國內市場,亞洲是大的地區性橡膠市場。亞洲壟斷著全球的天然橡膠產量。天然橡膠種植集中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中國、印度和越南的種植墨在不斷增長。1997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亞洲大的橡膠市場,而在2001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大的橡膠市場。中國的橡膠需求從2000年到2008年每年遞增12.3%。,中國市場在2008年第四季度突然出現下降趨勢,一直延續到2009年前幾個月。不過,到2009年第二季度,市場開始強勁回升,一直延續到年末。需求估計的2009年的在2008年的水平上超過20%o相反,日本市場估計在2009年下降了24%,原因是日本的輪胎和橡膠市場受到車輛需求急劇下降的影響。亞洲的橡膠需求量估計到2015年會達到1770萬噸,主要依靠巨大的中國市場的繼續擴大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和泰國等地區市場的穩定增長。特別是印度市場由于受國內需求的刺激,在經濟衰退過程的情形相對較好。 北美和歐盟的橡膠需求緊隨亞洲之后,兩者各占全球需求的15%-16%o這兩大市場處于成熟期,受到經濟衰退的沉重打擊。根據初步測算,北美的橡膠需求與2008年相比,2009年估計下降22%,而歐盟市場估計下降26%。即使在這次下降之前,這兩大市場也只有緩慢的增長,因為美國的生產廠商和歐盟的主要經濟實體都繼續面臨來自新興地區(特別是亞洲)的低成本生產廠商在勞動力密集行業的強烈競爭。歐盟的橡膠需求預計從2008年到2015年每年下降1.2%,盡管這一時期包括2009年的急劇下降和隨之而來的從2010年到2015年每年3%的適度增長。這一增長主要是由來自歐盟新成員(波蘭、匈牙利、捷克共和國和斯洛文尼亞)的需求拖動的。北美橡膠市場預計到2015年每年下降8.7%,包括2009年的需求急劇下降和隨之而來的從2010年到2015年每年小于2%的適度增長。巨大的美國市場會受到持續不斷進口的子午線輪胎和橡膠工業制品的影響。這種情形將會打擊美國的國內生產,盡管由于對中國的轎車輪胎征收高額進口關稅而可能取得某些適度增長。
3 炭黑工業展望
從2000年到2008年,全世界炭黑需求量每年遞增3.2%,而從2008年到2015年預計每年遞增2.3%。2008年;全世界炭黑產量為980萬噸,就像汽車和輪胎工業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一樣,前半年穩步增長而后半年大幅度下降。2009年,全球需求量預計下降8.2%,需求量下跌到900萬噸。根據2009年第三季度末的數據,2009年炭黑產量下降得最多的是北美(-22%)、歐盟(-26%)南美(-19%)和東歐(-15%)。在主要生產地區中,2009年只有亞洲炭黑需求大量增長(4.3%),主要是來自中國的強勁增長(22%)和增長較少的印度(5.3%)、泰國(3.9%)。亞洲的增長量被日本(-24%)和韓國(-19%)的大幅度下降抵消。
在經歷了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前兩季度的非常疲軟之后,全球炭黑市場在2009年七月開始復蘇,盡管中國市場在2009年三月已經開始強勁反彈。復蘇過程主要是被轎車輪胎(特別是高性能和超高性能領域的)行業拖動,另一方面又受到貨車輪胎和橡膠工業制品的持續衰減的負面影響。特種炭黑產品市場仍然相當蕭條,尤其是在受建筑業和汽車工業影響較大的那些領域,例如塑料、油漆和涂料等行業。刺激消費,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大國啟動的舊車折現計劃(Cashfor Clunk-ersprograms),對這一復蘇過程是頗有幫助的。
由于橡膠市場將從經濟危機低谷中反彈,2010年出現7.3%的增長,再加上隨之而來的從2010年到2015年的3.6%的長期增長,預測2015年全世界炭黑消耗量將達到1150萬噸。進展將來自于亞洲,特別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拉動。Notch咨詢集團目前預測,中國的炭黑需求總量在2015年將達到370萬噸。隨著轎車子午線輪胎產量增大正在成為主要拖動力,中國市場的各個領域正在擴張。由于全球對添加炭黑填料的主要產品的需求不旺,特種炭黑產品市場已經有所滯后。